選用一臺大壓縮機或多臺小機
要回答這一問題,首先應注意考慮以下幾點:
——因壓縮機設備停止運轉而造成生產停頓,會產生哪些費用?
——在未來的幾年內是否考慮增加用氣設備?
——24小時內的用氣循環情況如何?各班次用氣有無不同?
——有多大場地供安裝壓縮機設備?
——供電設備在不產生無法容忍的電壓損失的情況下能供應多大電力?
把所需的壓縮空氣總量分別由同一空壓站內的數臺壓縮機來承擔其理由是:
——經濟性
——確保供氣
在許多情況下,所需的容積流量一分為二就足夠了。這樣,一旦有一臺壓縮機意外地出現停機,另外可有百分之五十的流量可供急用,以向最為重要的
生產部門供氣。但如果連續生產是至關重要,則需考慮三臺各供氣百分之五十的壓縮機。這樣,原則上始終有一臺機備用,同時,常規的保養工作也是在不造成生產損失的情況下進行。下例提示了在考慮投資費用的前提下確保供氣面又將產氣能力進行分割的幾種方案(見下頁附表):
方案選擇
理 由
第一班次
第二班次
第三班次
一、用V=50米3/分的壓縮機一臺投資:100%壓縮機連續全負荷運行無空轉時間經濟性高無備用壓縮機在部分負荷區工作有空轉時間經濟性降低壓縮機負荷50%空轉時間多 經濟性進一步下降
二、用V=50米3/分的壓縮機二臺投資:200% 一臺機連續全負荷運轉,另一臺機處于準備運行狀態:無空轉時間經濟性備用100% 一臺機在部分負荷
區工作,另一臺機處于準備運行狀態有空轉時間經濟性降低備用167%一機部分負荷運行,另一機處于準備運行狀態空轉時間多經濟性進一步變差備用200%
三、用V=25米3/分的壓縮機二臺投資:150%二機均持續全負荷運轉無空轉時間經濟性高無備用一機全負荷,另一機部分負荷有空轉時間經濟性降低一機全負荷,另一機處于準備運轉:無空轉時間經濟性高備用100%
四、用V=25米3/分的壓縮機三臺投資: 230% 二臺機全負荷運行,另一機處于準備運行:無空轉時間經濟性高備用100%一臺全負荷、一臺部分負荷一臺準備:有空轉時間經濟性降低備用167% 一臺全負荷,二臺準備運行無空轉時間經濟性好備用200%
例:用氣量,第一班次為50米3/分第二班次為30米3/分第三班次為25米3/分
方案結論:方案四所需的投資費用最高,但從方案工作來看,方案四以同樣大小的足夠貯備量保證了最少的空轉時間。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這是由于空載功率消耗在無油的壓縮機中約相當于全負荷時功率消耗的15%,在噴油式壓縮機甚至可高達30%。運行費用有75%是由能耗費用決定!)